周大福天猫旗舰店“被薅羊毛案”一审判决公布
周大福天猫旗舰店“被薅羊毛案”事件的矛盾焦点在于到底应该由谁来承担错误交易的后果。周大福作为过错方,如果不告消费者,那这21万的差价就等于打了水漂,同时也为未来的交易错误开了“后果自负”的先例;如果告消费者,则可以把错误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但同时也将品牌推向了消费者的对立面,势必要承担未知的风险。而在消费者看来,偶然的捡漏行为并无过错,却被动承担了商家错误所致的后果。周大福与消费者的地位显然并不对等,根本矛盾没有得到厘清,导致诉讼结果不被消费者买账,双方的矛盾自然也不可能止于一纸判书,法庭上的矛盾便也随之延伸到了舆论场上。
周大福天猫旗舰店“被薅羊毛案”一审判决公布结果,周大福胜诉,挽回了21万元的损失。但与此同时,周大福也背上了“店大欺客”的骂名,相关话题冲上热搜,阅读量超过3.7亿。不少网友直言,自己以后再也不会购买周大福的产品,也有网友支持周大福的维权之举。一时间,这家珠宝龙头对“被薅羊毛”事件的处理引发争议。
操作失误导致被“薅羊毛”
这次“被薅羊毛案”,是因为周大福工作人员的操作错误。去年1月,周大福工作人员在其天猫店铺后台,输入了错误的上架价格,一对夫妻发现后立即下单,以4万元的价格买下了原价25万元的金饰。
第二天,周大福工作人员通过平台与顾客取得联系,要求撤销订单,遭到顾客拒绝;随后周大福提出自己愿意赔付500元的赔偿款,顾客依旧不同意。协商无果后,周大福将这对夫妻告上了法庭。
对此,一审法院判决书写道,“合同当事人必须遵循公平原则,一方当事人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有权请求撤销。”
本内容来自互联网,所推荐内容不代表黑板报网立场,请自行鉴别。
-
扫码下载安卓APP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打开小程序
手Q扫一扫打开小程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