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茧房是指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由于信息技术提供了更自我的思想空间和任何领域的巨量知识,一些人还可能进一步逃避社会中的种种矛盾,成为与世隔绝的孤立者。在社群内的交流更加高效的同时,社群之间的沟通并不见得一定会比信息匮乏的时代更加顺畅和有效。长期生活在信息茧房之中,容易使人产生盲目自信、心胸狭隘等不良心理,其思维方式必然会将自己的偏见认为是真理,从而拒斥其他合理性的观点侵入,特别当获得“同盟”的认同后演化为极端思想。这种极端思想集中体现在看待事物时的观念表达上,更有甚者,当其个人诉求无法得到满足或者事态未成按成预想发展,便会在个人生活中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例如杀人与自杀等。这样一种偏执的思维认识所直接导致的就是一种极端行为的显现。
“蚕房信息”这一概念是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凯斯.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其意指在信息传播中,人们会习惯性地被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导引,并从中得到愉悦与安慰,久而久之,就将自己的思想及生活像蚕茧一般桎梏于“蚕房”中的现象。
有人将此现象形象地比喻为“挑食”,人类在浩如烟海的信息面前,只选择自己喜好的内容,不乐于接受其它领域的信息。倘若涉足新领域,也可能是出于“暂时有用“而已。
例如:沉醉娱乐消息的人,对于历史方面的知识不感兴趣;喜欢体育新闻的人,也难以跨界诗词领域。同样,热爱国学文化的人,也没兴趣涉足动漫领域。反之亦然。
很自然联想到一条成语——作茧自缚。春蚕吐丝为茧,大约四天后,将自己裹缚其中。蚕蛹有的化为蛾,有的最终会被送上人们的餐桌。束缚的结果是自作自受,显然“信息蚕房”是有其不利一面的。
本内容来自互联网,所推荐内容不代表黑板报网立场,请自行鉴别。
-
扫码下载安卓APP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打开小程序
手Q扫一扫打开小程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