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报网

分享生活百科、范文、生活经验及知识

古代的瘴气是怎么来的

avatar 2023-01-29 10:52 348次浏览 评论已关闭 生活

1、瘴气是什么

 

古人认为,瘴气是山谷丛林中蛇虫、蜈蚣等动物尸体腐烂后产生的一种毒气,所以称为“气”。人被毒气侵入后,即可出现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轻者使身体虚弱,重者造成死亡。瘴气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多见。唐代诗人杜牧在《蛮中醉》一诗写道:“瘴塞蛮江入洞流,人家多在竹棚头,青山海上无城郭,唯见松牌出象州。”北宋文人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载:“邕州两岸水土尤恶,一岁无时无瘴,春曰青草瘴,夏曰黄梅瘴,六七月曰新禾瘴,八九月曰黄茅瘴,土人以黄茅瘴尤毒。”

瘴气又是我国古代医学的一个名词,现在大多已不使用。中医认为,瘴气又称山岚瘴气、瘴毒、瘴疠等。《医学正传》写道:“岭南闽广等处曰瘴气,盖指山岚雾露烟瘴湿热恶气而名之也。”又指感受湿热杂毒所致疫疠的一种,疫疠就是现在所说的传染病,传染性强,可造成大流行。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古代所说的瘴气,多是指恶性疟疾而言。

广西桂林有一个名胜古迹“还珠洞”,传说与瘴气有关:在东汉初年,将军马援屯军岭南,为防治瘴气,命人装运一船中药薏苡仁运回备用。嫉妒者向汉光武帝刘秀进了谗言,说马援在合浦搜刮一船珍珠,运回私宅。马援因此蒙受了不白之怨。他一气之下,把防瘴气的薏苡仁倒进了桂林漓江深潭之中。后人为了纪念马援,把倒薏苡仁的岩洞叫做“还珠洞”。

现在看来,瘴气就是疟疾。那时还不知道疟疾是疟原虫引起的,把疟疾的病因看作是一种气体。非常有趣的是,古代欧洲人也认为疟疾是因为呼吸臭气而发生的。疟疾的英文名就是malaria,意思是有害的空气。

 

2、瘴气有什么特征

 

瘴气,是古代壮族地区的常见病,广西素有“瘴乡”之称,正如《桂海虞衡志》所说:“瘴,两广惟桂林无之,自是而南,皆瘴乡矣”,广西气候炎热、多雨潮湿,是导致瘴气的主要原因,宋代壮医不仅对瘴气的病因病机有所认识,而且进行了初步的分类,并运用当地的方药进行治疗。壮医所说的瘴气包括许多疾病,并不是专指某一个病,故《岭外代答》说:“南方凡病,皆渭之瘴”,瘴气,壮医按发病季节分为青草瘴、黄梅瘴、新禾瘴、黄茅瘴;按症状表现及性质分为冷瘴、热瘴、哑瘴,在与瘴气作斗争的实践中,壮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除了唐宋时期的本草著作收载不少岭南治瘴的药物外,《岭南卫生方》记载了大量的岭南人治瘴经验,《岭外代答》则记载了壮族地区使用针刺疗法治疗热瘴的经验:“南人热瘴发一、二日,以针刺其上、下唇,……发瘴过经,病已入里而濒死者,刺病人阴茎而愈”。壮医对瘴气的认识与治疗,丰富了祖国医学的内容,可以说,在当时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3、瘴气是怎么形成的

 

用现代医学的观念来看,“瘴疠”倒是很像“地方病”,“瘴气”则是“地方病”的病因.

地方病是指具有严格的地方性区域特点的疾病,共有两种,一是自然疫源性(生物源性)地方病,即因为一个地区存在某些微生物、寄生虫生存、传播的动物宿主(如蚊子之于疟疾和乙脑,钉螺之于血吸虫病,黑线姬鼠之于出血热),或一个地区生活习惯利于某些微生物与寄生虫感染人体(如某地食生鱼粥的习惯之于肺吸虫病),所产生的只有一个地区会发生的传染病;二是化学元素性(地球化学性)的地方病,即因为一个地区的水或土壤中,某种(些)元素或化合物过多、不足或比例失常(如碘缺乏之于甲状腺肿),再通过食物和饮水作用于人体产生的疾病.

某个地区特有的气候、地理环境,使其存在一些传染病病原体的动物宿主;某个地方特有的生活习俗,利于病原体感染人体;某个地方的土壤中所含物质对人体来说不适应,那么这所有的因素,都就是“瘴气”了!这些因素引起的地方病,也就是“瘴疠”了!当然,“瘴疠”是“地方病”的判断还得再上一个定语,即是南方的“地方病”,毕竟一直都是说南方才有瘴疠.那么,“瘴气”和“瘴疠”的消失也就很好解释了:没有污水滋生蚊子,睡觉挂蚊账开空调,没有蚊子叮咬,疟疾自然就发不了;灭了钉螺,血吸虫自然活不了,便也钻不到人体来了;盐里面加了碘,土里有没有碘也就无所谓,人的甲状腺也不肿了

 

4、古代南方普遍存在的瘴气现在还存在吗

 

照我们老师寄生虫老师讲的,瘴气会致病的本质是疟原虫 因为瘴气大多存在于潮湿湿热环境,这种环境下蚊虫多啊 疟原虫属于虫媒传播 ,通过蚊子传播 。也就是相当于在湿热环境下 人易得寄生虫病,但是古人没有认识到本质 以为是空气有毒 所以说是瘴气。

疟疾是人类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国外古籍中称疟疾为“bad air”,后来意大利学者称疟疾为“malaria”,“mala”是不良,“aira”是空气之意;与我国古代称疟疾为“瘴气”之意相近。我国早在 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就已有疟疾流行的记载,人们通过不断的实践得出“疟,秉枣”即以枣治疟的经验;到战国时代,人们找到了更多有效治疗疟疾的药物,《东次四经·北号山》中描述有一种树“其状如杨赤华,其实如枣而无核,其味酸甘,食之不疟”;西周时期《周礼·疾医》说“四时皆有疠疾”,而“秋时有疟寒疾”,指出疟疾主要流行于秋季;《礼记·月令》说孟秋“行夏令,则国多火灾,寒热不节,民多病疟”,也指出疟疾主要在秋季流行;秦汉成书的《黄帝内经·素问》中《疟论》和《刺疟论》就是两篇疟疾专论,全面总结了秦汉及其以前人们对疟疾的认识,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疟疾医学理论。

 

5、瘴气的化学成分有哪些

 

瘴气是中医的说法,指的是热带原始森林里动植物腐烂后生成的毒气。在化学角度上没有明确的定义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给的定义是 中国南方山林荒野特有的病邪之统称,包括疟邪等。真要问其详细组成的话恐怕谁也没法儿说清,由于是动植物腐烂产生的,应该有甲烷 硫化氢等气体吧。从定义上讲,既然能致病,大概还有浓度很高的致病菌等生物。

一般这玩意属于混合物,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硫,氨气,一氧化二氟,硫化氢,氯气,跟部分稀有气体和氰化物。并且含有叫少量的二氧化碳跟甲烷以及一氧化碳。